以下是一人一信,給龍應台 (未來文化部部長) 「知道」:台灣需要(?)「攝影博物館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263595267069642/
因為不想盲目鄉愿地支持下去,我個人選擇不參加這個活動,而或許這會讓許多人覺得我的不參加很刺眼,可這刺眼的動作背後,我想說的有很多,千言萬語,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「落實」,而如何「落實」,才是真正考驗所有夢想家,每天早晨睜開雙眼後要面對的殘酷現實。
以下是我在這活動裡的回應,做個紀錄。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進去看看到底對話內容是什麼。
這是連結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263595267069642/declines/
以下是我在這活動裡的回應,做個紀錄。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進去看看到底對話內容是什麼。
這是連結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263595267069642/declines/
===
沒有放棄成立攝博館的期望
而是已經這麼久的籌備... 一定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
而不是一直大喊... 但是沒有 5W1H
沒有可行的做法
有了博物館之後,該如何讓他開得長久,這才是重點吧?
我們不是沒有過... 而是沒辦法長久才會因為某些原因熄燈吧?!
星期一21:30
===
重點「是否應該想想當中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修正?」
星期一21:30
===
成立攝博館不是一人一信就可以的成立的,更特別是已經經過這麼多年的作為之後。
所以我不參加一人一信...
星期一21:31
===
Felix Lee 教授,張蒼松前輩的努力相信大家都看得見,其中重點也在【希望工程】。既然是工程,相信已經多方提出過「藍圖」,但這藍圖的可行性與延續性呢?有沒有考慮過?
===
另外施云導演的熱心與精神上的支持,是一件好事,但「我們需要攝影博物館,但攝影博物館要面對現實。」也就是說,我們大家都得面對現實上要解決的問題,而不是一昧地丟給「政府」這個虛集合。
===
攝博館的催生與籌備處的成立,相信在這裡看文章的大多數朋友都有參與、或多或少、出錢出力。大家都有個共同夢想,「成立一個有做有為的攝影博物館」。
但是經過這幾年的互動與觀察下來,似乎從來沒有好好規劃「經營」與「管理」方面的事務,就算有,或許是資源有限而落實得不夠完整吧?
口口聲聲喊著「這是全民的資產」、「台灣需要一個攝影博物館」,反過來想想,你想的、他想的、我想的,這些裡面到底有多少交集?曾經有公聽?或者討論?抑或是研討?印象中沒有。或許又是因為我資訊能力太弱,所以一點消息也聽不到。
攝博館的地點,一路上其實都有熱心的人士願意相助,無論結果成不成,華山、台北光圈、北投、相機街、...,有著許許多多人們的幫忙與奔走,
好不容易在忠泰提供出簡易的場館空間後,也辦了許多的展覽與活動,預備館 (籌備處) 也在這個場館待上了超過兩年的時間。
為什麼兩年後,忠泰預被收回場館?而無法繼續提供空間贊助呢?一定有一些正當的、禮貌上的原因。反思看看、詢問看看,到底真象的可能性有哪些呢?
「我們需要攝影博物館」,是的!我們需要。『我們看見攝影博物館成立並運作』,這也是事實。在「攝影博物館」快要成為『曾經』成立過的當下,再努力於【一人一信】告訴未來文化局這句【我們需要】。試問,說服力的強勢點在哪?只因為「是全民的資產」?還是「我們需要」?
===
我們需要之外,還有我們要做什麼,還有我們應該怎麼做,跟我們要如何真正落實。
成立個場館本身不易,但眼光放遠,經營和維護個場館那才是真正的硬功夫啊!在「攝影博物館預備館」準備熄燈的當下,試問,這些,我們準備好了沒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